第(2/3)页 所以齐国一边包围了赵国皇宫,一边派人各种谈判。 大军入城,洗劫财物什么的都是基操,齐国当年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女人。 于是赵国从教坊司、青楼里面挑选,送出上万名年轻女子。 齐国大军乐呵几天之后,又觉得这些女人没什么意思,提出要三千名处子。 赵国皇室迫于压力,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。 整个东京城那段日子会是一种怎样的人间地狱景象,可想而知。 三千名处子送出去以后,原以为齐国这边得到满足之后,可以消停一段时间。 结果没过多久,又出幺蛾子了! 一大群齐国皇室、贵族和高级将领,对赵国皇室的后妃、帝姬生出了浓厚兴趣。 觉得睡普通女人配不上他们高贵的身份,再度开口讨要。 任何一个男人,一个爷们,被人逼迫到让他献出自己老婆女儿这种程度,但凡还有那么一丁点血性,肯定都忍不了,就算死,也得跟对方拼命。 当时的赵国官家,怂归怂,无能归无能,同样也是个有血性的男人。 面对这种奇耻大辱的要求,当即决定,便是死,也要跟齐国这边拼命。 然后真正的高潮来了—— 当时的满朝文武当中,至少有一大半跪地哭诉,求官家以大局为重。 很多人甚至还以死相逼,让官家牺牲小家,成全大家。 什么是大局? 就是不能因为这场战争造成生灵涂炭。 要和谈呐! 颇有种不管你同意还是不同意,反正今天这事儿必须这么做! 否则为了天下苍生,就算推翻你赵国皇室,我们也要把官家你的妻子女儿献出去。 因为怕死,当年那群赵国朝中大佬简直没骨气到极致,也无耻到极致! 最终逼迫着赵官家把大量后妃、帝姬,全都送了出去。 当年将这些人送至齐国在襄阳城外军营时,整个襄阳城里哭声震天! 无数读书人和赵国武将无法容忍这种场面,当场选择自尽! 这,才是襄阳之耻的真相! 而齐国那边,在赵国接连退让,卑微到极致的情况下,依然没有放过他们。 发现赵国高层如此无能,如此软弱,当年的齐国皇帝,如今的太上皇齐坤认为天予弗取,反受其咎! 最终还是将赵国给灭了。 事后第一批杀的,就是当初那些逼着赵官家献上妻女的赵国大臣。 面对那些已经投降的人求饶,齐坤只说了一句——似尔等这种毫无志气,逼着别人献出妻女的人渣败类软骨头,留着有何用? 接着就是一股股的北齐铁军,开始四处杀戮、劫掠、奸淫! 这些事情,都被周边各国看在眼里。 从那刻起,齐国无耻恶魔形象,就已经深埋在全天下人心中。 这也是为什么辽皇也灭掉很多小国,但那些国家百姓并没有对辽国有太大恨意的根源所在。 因为辽皇只是在开疆拓土,收复曾经的失地。 灭其国后,不仅没有骚扰百姓,甚至连那些王公贵族都很少杀。 大多都给予了优厚的待遇,即便不能保持从前的威风,但也没差到哪去。 凡事有因必有果。 齐国当年做下的孽,时至今日也没有几个齐人真正反思过。 他们只觉得痛快。 因此他们在万国盛会上的遭遇,自然不会有人同情。 宋煜最近通过这些“外国人”的议论,第一次得知三十年前那场襄阳之耻的真相。 他能感觉到这里面有问题。 像是有人故意散播,故意想要让他知道。 但他依然无法容忍。 简直暴怒! 满江红不是他的词,是岳爷爷的。 他当初念出这阙词的时候,尽管也因为彻底融入这个世界,对齐国满心愤懑,但真的没有那么深的感受。 国力不行被人给灭了,回头打回来就是! 直到他从那些人口中,一点点拼凑出当年真相。 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几乎所有赵人,都如此痛恨齐国的根本原因。 也理解了官家对齐国太上皇齐坤的恨意跟根源,以及那压抑着、从未熄灭过的……北伐之心。 赵人要的,又哪里只是收复失地那么简单? 更加理解了为什么他会如此容易的收获那么多的民意和声望。 赵国太需要一个能够站出来,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,一雪前耻的英雄! 不仅是他,同样也是“第一次”听说当年往事的黄腾和赵风清,也从那一刻起,面对齐国武者的时候,不再手下留情。 被黄腾一棒子打死的齐国武者,短短几天,就有六个。 被赵风清直接刺死的,也有四个! 之前始终没有主动挑战的宋煜,也是从那一天开始,专盯着齐国武者。 什么亲王要注意身份,什么可能有人故意挑拨,他都不在乎! 反正跟齐国本就是死敌! 反正老子只是一个满身江湖气,刚刚年满二十的热血年轻人! 干的就是你们! 有种你们发兵打我。 …… …… 高台上。 一名来自齐国的青年武者眸光森冷的盯着宋煜,寒声道:“宋煜,这些天杀我齐国武者杀得很痛快是吧?” 宋煜盯着他的眼睛,感知着他身上隐藏起来的妖气,摇摇头:“不是很痛快,还没杀够!” 青年咬牙道:“你可知我是什么人?” 宋煜:“将死之人。” 青年冷冷道:“我是姜肃的哥哥,姜岳!” “哦。”宋煜看着他道:“知道了,出手吧!” 所谓北齐剑道第一天才,如今想来形同一个笑话,十有八九是姜家自己运作出来的。 因为他家还有个北齐第一天才少女呢…… 姜岳一声怒吼,身上嘭的一下,爆发出冲天妖气! 台下众人顿时发出一阵惊呼。 并不是所有人都见过妖,所以不是都认得妖气。 但随着妖气爆发,姜岳一双眼顷刻间变得赤红,整个人身上都透着一股邪性。 这就是妖种的功效,单纯修行了妖法的人不至于这样。 第(2/3)页